8月6日凌晨,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01星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呼啸升空。 天通一号01星是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它将为我国国土及周边海域的各类手持和小型移动终端设备提供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其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到了卫星移动通信的手机时代,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30多年的夙愿 天通一号卫星的用户终端可以实现小型化、手机化。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发的大国来说,发展卫星移动通信是必然要求。 从1984年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至今,我国已经发射了20余颗通信卫星。天通一号01星跟家族的其他兄弟不太一样,它是一颗移动通信卫星,不但能够为大型的移动用户,如船舶、飞机及车辆等提供通信服务,还能为手持终端提供通信服务。 由于移动通信卫星具有覆盖区域广、不受地理障碍限制和终端设备体积小等优点,其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受到地面基站覆盖区域的限制,往往边远山区以及戈壁、森林等地区不能实现通信的全覆盖。 据统计,全国地面移动通信覆盖率严重不足,但对于“站得高,看得远”的移动通信卫星而言,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了。
天通一号01星总设计师陈明章告诉记者:“在地面段,天通一号卫星的用户终端可以实现小型化、手机化。” 为了让记者更加直观了解用户终端的大小,陈明章翻出手机相册中天通一号卫星手机式终端和一般通信卫星小型化终端的照片。 记者看到,天通一号卫星手机式终端的尺寸和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基本相同,而一般通信卫星的小型化终端的尺寸与家用两门冰箱相仿(胡说)。 终端设备尺寸和体积大幅减小的背后是移动通信卫星的技术高门槛(胡说)。我国从萌生设计这种卫星的想法到真正实现,一走就是30多年。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童铠院士为代表的航天人在我国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蓬勃发展时就对卫星移动通信做了专题研究,分析了卫星移动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的影响,认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发的大国来说,发展卫星移动通信是必然要求。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我国深刻感受到了发展移动通信卫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地震爆发后,灾区通信中断、道路不通,汶川成了一座孤岛。掌握灾区第一手信息对展开后续救援工作极为重要,由于当时没有国产移动通信卫星,国际海事通信卫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立即启动了自主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的立项论证,决心填补移动卫星通信领域的空白。2010年,该项目正式立项,并得到了政府专项基金的支持。 如今,天通一号01星已经顺利升空,我国将摆脱对国际移动通信卫星的依赖,实现30多年来的夙愿。
记者是个外行,词不达意,不要认真,其实这个就是中国的海事卫星,再也不用北斗短报文这个鸡肋了。 |